世界溢油應急反應體系相當成熟,溢油應急力量較強,其中以美國、日本和英國較為典型。
美國的國家溢油應急體系建于20世紀70年代。包括科學的溢油預防、控制和應對策略系統、信息庫系統、溢油鑒別系統以及污染損害賠償體系。主要構成是:國家溢油應急反應指揮中心和相關的州政府、地區建立的溢油應急反應系統。美國實施油污基金制度。聯邦政府建立10億美元的油污基金,各州政府也通過立法建立了一億美元油污基金制度。此外,政府還建立溢油清除協會會員制度,面向所有社會群體開放,通過市場化、商業化的運作保證溢油清潔公司機構正常運轉和進行快速的溢油反應。
英國海上溢油應急反應主要由運輸部海上污染控制中心負責,該中心主要承擔大的溢油事故中的海上應急反應。中心和地方政府在漁業、環境、國防和氣象等部門以及自然保護組織、各石油公司、溢油控制協會等支持下開展應急反應工作。各大石油公司與海上污染控制中心簽署志愿協議,另有代表各公司利益的溢油控制協會為所有英國和海外的工業和海運企業提供設備和服務。
日本溢油應急力量主要由海上保安廳和海上防災中心組成。海上保安廳主要負責在海域進行監視、監督工作。海上防災中心是民間海上防災核心機構,接受海上保安廳的指揮,在發生溢油事故時,負責采取措施清除溢油。該中心和100多家防災機構簽訂合同,建立全國的防治體系,相應清污費用由肇事者承擔。
發生溢油事故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詳細取證并準確記錄溢油造成的污染損害情況、溢油應急響應投入的人力物力、后勤支援和清污效果等情況,以此作為提出補償的依據。
應急結束
國家海洋局根據對溢油事故的處理結果,決定并發布溢油應急狀態終止的通告。
溢油的清除
發生溢油事故后,各有關單位及發生溢油事故的企業,應當按照“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應急計劃”規定的要求,采取溢油清除措施。
由于溢油的污染,一些風景名勝古跡、旅游場所、海水浴場、水上娛樂場所、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等重要區域的利用價值會遭受破壞,需要進行恢復;一些重要的自然保護區、養殖區、漁場因污染而遭受破壞,也需要進行恢復。國家海洋局應組織有關人員制訂出污染場所恢復方案、跟蹤監測方案及所需經費預算等建議。
應急響應基本條件和保障措施
為對海上溢油事故做出快速有效的響應,國家海洋局應組織完成以下基礎工作,形成溢油應急響應支持系統,提供給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應急響應時使用。這些工作包括:
各海區的自然環境條件
收集各海區石油平臺(及輸油管道)周圍的氣象、水文(潮汐、海流、海浪)、化學、地質(地形、地貌)、生物、生態等資料。
建立溢油漂移擴散模型
國家海洋局和各海上石油集團公司,應根據平臺周圍海域的水動力條件、氣象條件等相關要素,建立溢油漂移擴散模型,對溢油漂移擴散軌跡進行預測分析;一旦發生溢油事故時,為溢油應急決策和應急響應提供依據。
溢油應急響應支持信息系統
溢油應急響應支持信息系統是實施溢油應急預案的一個重要軟件支持系統,可以迅速有效地實現應急預案的各個步驟。溢油應急響應支持信息系統的內容應包括各海上石油集團公司的應急設備信息、交通部船舶溢油應急設備信息、各石油平臺及輸油管道周圍海域的海洋背景場資料信息以及油污清除專家的資料信息等內容。
溢油應急響應支持信息系統應具有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查詢、溢油漂移擴散模擬顯示和系統管理等基本功能,能夠滿足溢油應急響應組織管理的需要。該系統還應有網絡接口,用戶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隨時進行信息交流和查詢。